结构工程学科专业

发布时间:2013-06-28

1、学科总体概况
   结构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工程建设中具有共性的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建造技术及管理等。河海大学具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结构工程博士点、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
2、主要研究方向
   结构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⑴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近代计算方法;
   ⑵钢结构基本理论及结构分析方法
   ⑶新型结构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性能与设计
   ⑷工程结构耐久性、鉴定加固与改造
   ⑸工程结构抗震与振动控制
3、学科队伍情况
   结构工程学科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学科结构合理。学科主要带头人和主要技术骨干多为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现有教师20余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9人,有博士学位14人。
4、科研条件与科研成果
   结构工程学科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结构工程实验室拥有美国MTS公司动静万能试验机/高精度、大量程作动器/环境箱、大型拟动力液压伺服实验系统、大型多功能自动控制人工模拟环境实验室、500吨和200吨压力试验机各一台、多通道动静态应变测试系统、超声波检测仪、美国PAC公司SAMOSTM16通道声发射仪、落锤试验装置、分离式霍普金森(SHPB)动态试验装置等设备。良好的试验装备为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学科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向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从事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混凝土结构间接荷载作用下裂缝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尤其在特种结构有限元配筋设计方法及其工程应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编制的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软件能自动仿真混凝土裂缝形态及其开展宽度,已应用于三峡、大峡、水口、沙溪口、龙滩等多项大型工程特种结构的配筋设计及仿真分析。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有关大体积混凝土热学、力学、徐变及应力松弛系数估算方法及温度作用设计原则等研究成果已纳入《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填补了国家规范的空白。结合实际工程开展高拱坝全级配混凝土动态抗力特性试验研究,研究成果不仅直接为西部高坝(小湾、大岗山、武都)抗震安全评估提供基础参数,也为《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修编提供科学依据。
   本学科在钢结构和新型结构方向特色突出,主要从事钢结构及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性能与设计、大跨度结构体系选型及动力特性等研究。在对钢结构体系及其构件进行传统的静力稳定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在地震荷载和其它动力荷载作用下钢结构构件的动力稳定分析,其中具有特色的研究内容有:(a)大型水工金属结构的模型试验、数值计算及关键技术研究。(b)在役水工钢结构的安全检测和安全评估标准研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研究重点在新型组合结构体系、构件间的连接、施工工艺及设计计算方法等方面。新型结构体系研究重点在大跨度结构选型、地震和风振响应等方面。
   本学科在工程结构耐久性、鉴定加固与改造方向发展迅速。主要从事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机理研究和结构物鉴定加固改造技术研究。利用先进的大型多功能自动控制人工模拟环境实验室等,通过人工环境影响和人工环境模拟技术系统地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机理研究,能够进行模拟温度、湿度、荷载等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碳化、裂缝和钢筋锈蚀的试验和仿真技术研究及改性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可深入揭示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机理以及提出耐久性设计的概念与方法。在深入分析混凝土裂缝机理基础上,开发水工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技术;进行既有结构可靠性评估鉴定、复杂地质条件下多向、旋转复杂结构的整体迁移技术和文物建筑迁移保护技术措施研究。
   本学科现承担着多项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充裕,在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部大开发等大型水利工程的科研攻关项目以及江苏省大型桥梁建设、地铁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方面成绩突出。
5、人才培养
   结构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条件优越,进行研究生论文工作所需的试验条件和计算机配备齐全,学科拥有ANSYS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和PKPM系列等软件。学科每年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10余名,硕士学位研究生40余名,进站博士后多名。
6、学科发展前景
   结构工程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稳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科研成绩显著,近年来十分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努力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XML 地图